“进京赶考”是古代书生的一项重要使命,而其中却充满了浪漫和奇遇,这种现象令人感到颇为有趣。例如,唐朝的考生柳毅,他在前往京城的途中偶遇了落难的龙女,并将其救回家,最终与她成婚。还有明朝的张君瑞,途中邂逅宰相之女崔莺莺,两人一见钟情通弘网 ,情意相投。然而,莺莺的母亲却反对他们的结合。张君瑞不仅帮助莺莺击退了外敌,最后还成功考中状元,最终迎来美满的婚姻。再如,明朝浙江的考生宁采臣,也在赶考途中与美丽且多情的聂小倩上演了一场充满刺激和惊险的爱情故事。
然而,所有这些故事都出自小说:《柳毅传》、 《西厢记》和《聊斋志异》,它们虽然富有浪漫色彩,却并非真实的历史事件。事实上,古代的“进京赶考”与这些虚构的故事相比,要艰辛得多。古代交通不便,考生从偏远地区赶到京城,至少需要三个月,甚至半年以上的时间。长时间的艰苦跋涉、日夜兼程,考生的路途是异常辛劳的。这段旅程,无论是白天夜行,还是在艰难的自然环境中跋山涉水,都是非常辛苦的。因此,“进京赶考”的考生往往面临着不少困境,最为明显的便是三个“怕”。
展开剩余76%《红楼梦》的开篇就讲述了贾雨村的进京之旅。他从浙江湖州出发,途经南京,途中因身无分文而陷入困境,这便是所谓的“淹蹇”。没有了盘缠,吃、住、行都成了问题,贾雨村只能暂时寄居在“葫芦庙”里,通过卖字画维生,然而收入微薄,远远不足以支持他继续赶考。幸运的是,庙附近的一位退休官员甄士隐看中了贾雨村的才华,慷慨赠送了他50两白银通弘网 ,帮助他最终进入京城,改变了命运。
这说明,进京赶考时,充足的盘缠至关重要。从偏远地区到京城,长途跋涉的费用非常高,除了日常的饮食、住宿和交通开销外,文具费、途中娱乐、偶尔的社交活动以及突发的病痛等,都可能使考生的开支失控。一旦超支,考生就可能面临“淹蹇”的困境,无法继续前行。现实中,许多家庭并不富裕,能够承担如此高额费用的家庭屈指可数。尽管明清时期的政府会为考生提供一定的路费,通常为20两左右,但这笔金额显然不足以应对整个行程的花费。因此,许多古代戏曲中都有“公子落难,小姐赠送盘缠,进京赶考”的情节,这恰恰反映了当时许多考生在赶考过程中面临的困窘和经济压力。
在赶考的途中,考生的出行方式通常有两种:水路或陆路。选择陆路时,虽然有马匹供应,但安全问题却让人担忧。因为长途骑马容易发生摔伤,甚至骨折,导致赶考进程的严重延误。《名医类案》中就记录了不少因骑马摔伤而就医的例子,轻者脱臼,重者骨折,需要数月才能恢复。对于选择水路的考生来说,最可怕的莫过于遇到大风浪。古代船只的抗风能力差,一旦遭遇风暴,船只极容易倾覆,导致考生溺水身亡。比如湖南的考生前往京城,必经八百里洞庭湖,这一段水域水位高、风浪大,很多考生在此遭遇了沉船的悲剧。而1822年,昆明考生尹尚廉也在即将到达北京时,在河北衡水乘坐了一艘运铜的顺风船,不幸在风浪中翻覆,最终不幸溺亡。
交通的风险是众多考生极为担忧的问题,尽管他们的父母常常叮嘱要小心,但命运总是难以预料。身为书生,日常伏案读书,体质较弱,很多考生在长途跋涉中容易生病。比如,出生在康乾年间的昆山人龚炜,体质较为敏感,途中多次晕车、晕船,还在船上因为中暑不断,虽然未致命,却让他病倒几次,最终无法坚持继续赶考。
还有一些令人心痛的故事。比如,1889年,云南的李承祜和李承祐兄弟一起进京赶考,途中弟弟李承祐不幸染上风寒。为了不耽误赶考,兄弟俩没有停下来治疗,最终弟弟病重而死。哥哥李承祜不仅要面对弟弟的丧事,还要送弟弟的灵柩回家,这一切都导致他最终放弃了参加会试的机会。遗憾的是,他之后再度参加会试,也未能考中进士。
除了疾病,赶考途中还可能遇到盗贼、诈骗等种种麻烦。这些问题虽然不常被提及,但它们无疑增加了进京赶考的困难和危险。整体而言,进京赶考是一项非常艰辛的任务,远远没有小说中所描述的那么浪漫与美好。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富家子弟享受车马护送、豪华住宿,甚至在途中寻欢作乐,但这样的情况毕竟少之又少,真正的举子大多是默默承受艰难,拼尽全力去应考。
发布于:天津市道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